首页
搜索 搜索
信息

多地相继出台行业利好政策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破题

2023-06-05 11:11:24 成都日报

6月1日起,《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从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方面进行了明确。


(资料图片)

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全国多个主要城市相继印发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5月30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全新的21条措施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实现创新引领。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举全市之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据悉,2020年,科技部批复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支持创建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在全国主要城市相继出台政策的背景下,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抢抓机遇破题发展?带着上述问题,日前,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专访了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产业处相关负责人。

1 当前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何?

综合实力全国第6

一季度 全市产业规模达182亿元

提前录入人脸,访客无须纸质登记,直接“刷脸”进门;会议室的使用从预订到审批均在线上进行……这是中国电信天府云计算中心给在此办公的人们带来的诸多智慧园区新体验。

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智能大气监管系统将空气质量预警信息推送到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手机APP上,现场核查人员立马通过手机APP将核查情况反馈至智能大气监管系统,经系统推送到龙泉驿区环保部门督促整改。这是四川国蓝中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lpha MAPS智能化大气监测管治系统。

这些新场景、新产品的诞生,都少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

以需求催化场景、以场景提升创新、以创新壮大产业、以产业发展启发改革方向,在这样的总体思路下,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持续壮大。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61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7,产业增速位居全国第1,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2023年一季度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82亿元,同比增长29%。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渗透赋能效应,正在影响百业千行。正是这种渗透赋能效应,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上,成都充分注重发挥人工智能溢出带动性强的“头雁”效应,发布《人工智能城市机会清单》,推动行业领军企业、优秀产品服务在成都落地验证、发展壮大。成都市先后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双智”试点城市,在多个实体经济应用领域处在全国第一方阵,如智慧医疗指数排名全国第4、智慧交通指数排名全国第5、智慧金融指数排名全国第5等。

2 《征求意见稿》对促进产业发展有何针对性?

以算法为核心

将与此前发布的政策形成协同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内各大城市为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发展机遇,促进城市以及产业发展,纷纷开启“追逐赛”。

“但因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硬件和软件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在高科技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构建以基础硬件和软件为核心的独立自主产业生态,将是提升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方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难发现,无论是北京还是深圳,近期出台的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均提及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

成都这份正在征求意见的文件,则着重以算法为核心,注重推动大规模语义模型、多模态通用模型、小参数模型、行业模型等在内的算法模型高质量供给、高水平应用、高效率供需匹配,构建从理论算法研发到行业转化应用的活跃创新生态,助力构筑全国人工智能算法高地。

“‘数据、算力、算法’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此前,已先后出台了《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推动数据与算力发展。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更是下一步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征求意见稿》将与此前发布的政策形成协同,共同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该负责人表示。

3 与全国主要城市相比,成都应从何破题?

在政策、机制、模式上创新

四个方面发力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样是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成都近来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也在持续推进中。今年初,《成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发布,学习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紧紧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指出到2025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成效明显,成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打造创新活跃、能级领先、生态完备、应用广泛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同样在年初出台的《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则在全国首创“算力券”机制,解决“放心算”“算得起”问题。该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成都率先在城市算力产业竞速中起跑。

近日,成都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专班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成都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要点》,指出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企业1家、上规企业1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那么,与全国主要城市相比,成都又如何根据自身发展,找准破题方向?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前期积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资源、算力设施、应用场景、规模市场等综合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成都的独特资源禀赋,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将成都打造成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将主要从四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产业创新支撑,将增强原创能力作为着力点,紧抓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的窗口机遇,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完善从研发到应用的创新体系,力争在智能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领域加速从跟跑到领跑跃升。

二是保障优质算力供给,成都将着力构建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一体的算力供给体系,满足用户“算力不足扩节点、容量不足扩容量”的要求,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算力自主、算力自由”。

三是加强场景引领发展,成都将持续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实体经济、民生服务、公园城市、智慧蓉城中的深度应用,构建智能生活、智能生产、智慧治理多元化多层次场景供给体系,形成“遍地是机会、处处皆场景”的城市格局。

四是加快产业生态培育,将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支撑、多段接力的新型投融资环境,实施敏捷治理,树立底线思维,推动行业多元共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